新时代高等师范院校内涵发展的思考
发布人:罗勇  发布时间:2018-04-08   动态浏览次数:432

国家督学、吉林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 张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总书记在报告中还为各级各类教育如何发展,指明了方向,其中对高等教育的要求是“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反复学习总书记的报告,愈加感到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高师院校,必须不辱使命、担当责任、奋力前行,真正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中作出新的贡献。

  高等师范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高等教育的特色。地方高师院校承担着为地方基础教育培养主体师资的使命,整体提升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的办学水平,是深化教育改革的目标所在,是实现师范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基本要求。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过程中,高师院校特别是地方高师院校要着力在内涵式发展上思考和探索。

  立足新坐标。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郑重宣布:“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进入新时代,人民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对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向往更加迫切。为解决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平问题,国家开展了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评估认定工作,促进了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善,据介绍,截止目前,已经有2379个县(市、区)通过了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国家督导评估认定,占全国总数的81%。2017年4月,国家首次决定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督导评估认定工作,推进义务教育公平向更优质的目标迈进。为有质量的义务教育提供高质量的师资,地方高师院校责无旁贷。

  明确新定位。近些年,由于教师聘用渠道多元、义务教育学校招聘教师数量减少、高等教育评估评价导向、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不重视等多种因素,导致好多地方高师院校或者改旗易帜,以改成综合性大学为荣,或者举棋不定、十分纠结,严重削弱了师范教育,后患严重。这种情况已经引起了教育部的重视,采取了相应的遏制措施。新时代带来了新气息,地方高师院校可以理直气壮地高喊——姓“师”,可以堂而皇之地继续高高举起师范教育的大旗,可以大张旗鼓地宣布教师教育是主业。

  聚焦新要求。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各级各类学校的总要求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地方高师院校就是要培养适应地方义务教育学校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在学生的教育培养上,各所地方高师院校都积累并实践着许多成熟的做法和经验,对标新要求,还有几项需要着力的工作:

  一是塑造师魂。对师范专业的学生全学程进行师魂的塑造,使他(她)们从内心深处忠诚、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立志为建设教育强国鞠躬尽瘁。

  二是强化训练。要强化“三字一话”(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等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的训练。特别要注重信息化、人工智能在教学中应用的训练。

  三是优化课程。要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优化师范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增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四是确保实践。师范专业学生到基础教育学校实习实践,是一个重要的培养环节。目前有些学校对这一培养环节没有给予足够重视,表现为:时间不足,短的仅仅三周;组织乏力,多数学生是自己找实践校;过程没指导,有的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仅讲了一堂课。导致学生不了解学校,不了解学生,不了解自己,进入工作岗位后“缓苗期”很长,用人单位十分不满。

  体现新作为。地方高师院校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实现内涵式发展,着力点要放在整体提升办学水平上。

  一是力争一流。争取国家的“双一流”,地方高师院校与教育部直属学校相比差距较大,望尘莫及,但力争一流的意识不能弱。地方高师院校办学历史有长有短,学科建设有强有弱,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根据本校办学实际,力争将一个或几个师范教育学科打造成域内领先、国内一流学科,成为区域内师范教育基地。

  二是专业建设水平明显提高。要利用国家开展师范专业认证契机,按照国家标准,脚踏实地做好建设工作,确保师范教育专业学生培养质量。

  三是平台建设有新进展。目前,区域内有影响的地方高师院校都有师范教育学生培养平台,体现了国家和地方对师范教育学生培养的新举措。要加大对免费师范生培养的力度,特别着力于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免费师范生毕业后下得去、用得上、站得住。要认真执行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严格执行培养方案,及时总结执行计划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有益于人才培养的修改意见,最终使经过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真的卓越。

  四是教育硕士的培养有新成效。按照国家要求,基础教育各阶段教师准入门槛须逐级提高,教育硕士的需求量将逐步加大。因此,地方高师院校在教育硕士的培养上要有新作为,既要扩大培养数量,更要提高培养质量,  使专业突出、底蕴深厚的教育硕士成为基础教育一线的骨干和中坚。

  五是教师培训有新提升。要着力组织好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的实施,不断提高培训质量,使受训教师在培训中真受益、真提高。要为紧缺薄弱学科教师的培训创造便利条件,为进修学习的教师制定个性化培训方案,帮助受训教师切实提升专业水平。要与优质幼儿园合作,建立学前教育教师培训基地,为学前教育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搭建平台。

  强国须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建设教育强国这一基础工程,教师是奠基石,教师队伍质量的优劣决定着这一工程的质量。从这个角度说,作为教师培养培训主阵地的高等师范院校任重道远,必须奋力前行,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确保建设教育强国这一基础工程的完成。